楊開慧(1901年—1930年),號霞,字雲錦,出身於書香門第,1901年出生於長沙縣板倉。她3歲時,父親楊昌濟懷著救國救民抱負,涉重洋去留學,楊開慧母親振熙撫養下度過了童年。其父楊昌濟是聞名三湘學者、教授,他思想進,開慧雖為女兒身,但父親她取了名、字、號。7歲時破例入長沙第四十初級國小,書香門第出身楊開慧表現出了過人才氣。
1913年楊昌濟國外歸來,任教於長沙湖南省立一師,全家鄉下遷來長沙,住大鵝塘。楊開慧跟隨母親陪伴國外留學回湘父親到長沙居住,這段時間,楊開慧第一次見到她生命中至關、後來她生死相依毛澤東,那時毛澤東是楊開慧父親楊昌濟先生學生,而且是楊昌濟最讚賞學生,而當時師生禮,毛澤東去楊昌濟家,這裡,他第一次見到後來成為他妻子,成為他三個兒子母親楊開慧,那時,她是一個13歲少女。能看見自己愛人少女成亭亭玉立美人,然後她生命春天,用心去追尋、然後獲得那份少女純情,不是每一個男人一生中能得到,而毛澤東一個有這份男人。學高師,德範,楊昌濟學識和高尚品德吸引著有為學生,毛澤東、蔡和森、蕭子升等去楊家老師請教各種救國救民大道理。
遷居長沙到1920年1月楊昌濟病逝,楊開慧沒有進入學校。在家裡父親指導自學。毛澤東來家父親請教時,她搬一條小凳坐在旁邊,聽他們談論治學、做人道,研討朝代興衰,探尋救國救民真理。毛澤東和楊開慧熟悉,毛澤東像兄長照顧自己8歲師妹。
1918年夏,楊昌濟應聘北京大學教授,後舉家北遷。1918年秋,組織新民學會會員赴法勤工儉學,毛澤東第一次來到北京,前去看望老師楊昌濟並楊家小住。毛澤東9月間來到北京,並經恩師介紹,北京大學圖書館任助理員每月工資8塊大洋。毛澤東雖是住楊家,小師妹和他接觸機會多了,他談、舉止,是他那憂國憂民、雄心救國宏圖壯志,使楊開慧他是個男子,有著幹和令人著迷魅力。她地喜歡他,願意和他接觸,聽他講話,幾天見有點心煩意亂,坐卧不安了。這期間,毛澤東每天清晨起來堅持洗冷水澡鍛鍊身體,而且寒冬臘月是這樣堅持著,這使得楊開慧內心深處他產生了一種敬佩,這時毛澤東和楊開慧開始相愛。17歲楊開慧,不僅樹立了自己人生觀,而且有了自己愛情觀。她認為:愛,不能一廂情願刻意去追求,那樣而且會失去、、高尚愛情。她一句話來概括自己態度:“完全寧無。”楊開慧父母這一切看眼裡,記心裡,有意識地他們多接觸機會。兩情,兩性相吸,愛情神同時打開了兩個年人心扉,兩顆沒有品嘗過愛戀之果心,開始惴惴不安起來,而且是移近了,貼緊了。故宮、北海、香山,常看到他們遊蹤,秋天紅葉、冬天白雪,這一年人心目中留下記憶。他們愛情像紅葉那樣,像白雪那樣……他們走,之間稱謂“開慧”、“潤”改成“霞”、“潤”了。1919年12月8日,毛澤東率驅張(敬堯)代表團第二次到了北京,住開慧家裡。一年多來,魚雁傳書,他們關係了.毛澤東北京遇見了他人生摯愛,而愛盈於他胸懷和腦海,流溢北京湖畔、高牆和青磚衚衕間,這一次北京,他愛是年、出落成花季少女,而意志和內心情感另有新天地恩師女兒楊開慧。而楊開慧北京重逢毛澤東那年是18歲,少女燦爛如花歲月裏,她遇到了一位有大情愛、胸懷天下、中國歷史上後來人物毛澤東,如此愛情,因為匯入了中國歷史巨瀾、命中註定會是驚天動地,而這一切11年後楊開慧因為摯愛毛澤東而捨身拋子走上刑場時,成為現實。
,楊昌濟染病,楊開慧日夜侍於病榻之側,並為父親讀書讀報。每期《青年》是必讀書,這裡,楊開慧汲取了許多思想道德.1920年初,楊昌濟京病逝,臨終前,他老友章士釗寫信推薦毛澤東和蔡和森,信中説:“毛蔡二君,當代英才,望善視之。”北京和長沙教育界楊昌濟開了追悼會,毛澤東半生半婿身份參加守靈,幫助料理後事,父親病逝後楊開慧隨母親、哥哥回湖南。這一年冬天,長沙市望麓園附近船山書院內,楊開慧和毛澤東舉行了婚禮,僅花了6元大洋請親好友吃了一頓飯。
婚後毛澤東和楊開慧聚少離多,這革命伴侶執著信念天南海北。開慧性格自有她、一面,但情感世界裡,她是那樣多愁善感。這註定了楊開慧作為一個女人所應承受情感磨,而這是和毛澤東身份特殊性聯繫一起。而毛澤東內心埋藏了多少開慧依依捨!
1927年夏,八七會議後秘密潛回湖南毛澤東日夜進行暴動準備,楊開慧照料著丈夫生活。8月底,毛澤東去指揮秋收起義,行前囑咐楊開慧照顧好孩子,參加一些農民運動。楊開慧丈夫帶上草鞋,並叮囑毛澤東扮成郎中。但誰沒有想到,此次話,竟成夫妻之間永訣!
關山隔,音信,三年間楊開慧只能國民黨報紙上看到屢“剿”“朱毛”訊息,既受鼓舞生牽掛。同時,開慧處境是那樣地險惡。敵人到處搜捕她,她無畏地奔走於板倉方圓數十里地方,地堅持地下工作。楊開慧顯示出一種女性,內向而心理特徵,童年楊開慧身體蠃,性情內向,並,因此與孩子將大量時間投放玩耍上,童年幼齒楊開慧,有時間去思考人生一些基本問題,一段時間內,楊開慧生活死亡陰影之下,楊開慧後來人發現自傳體回憶錄《六歲到二十八歲》一文中,楊開慧涉及到內心世界之一她一生中感覺到死亡影子,而她千百遍思考過人生和死亡意義了。楊開慧生命一段時間內,她內心有自己將死亡念頭,而幫助它對抗這個縈繞著她幼小心靈黑色陰影、是她母親和家人愛:“我總捨不得我母親去受那樣痛苦——看見我死痛苦——不是有這一個人有力牽伴,那我沒法生活下來可能了!”這是後來她自傳回憶錄中一段話,是認識毛澤東之前想法。楊開慧一開頭不是一個女子,她敏鋭內心世界一開始自己規劃未來人生抉擇:生與死意義。
天蠍座臨界深秋與冬日交界之時,處於與衰亡之間,因此是複雜星座。領悟力強,情緒低落,有潛在變態陷阱。能造成或毀滅,內心有可怕而黑暗一面。
她出生於長沙一個詩書世家,楊昌濟成親後,生有一男二女。大女早年夭折,她50歲時,丈夫去世,60歲時小女楊開慧犧牲,一生承受了痛苦,受了打擊。
但是,她是一個十分人。
1930年楊開慧犧牲後,黨組織安排下,她和兒媳護送毛岸英、岸青、岸龍三兄弟到上海,後返回湖南,兒子楊開智一家生活一起。
老人家是毛澤東尊敬和孝順人。毛澤東岳母做自己親孃。有人後來説:“上一輩親人中,楊老太太是得毛澤東關心和牽掛一個。”
1949年8月,湖南長沙解放了,長沙楊開智老太太健在消息告訴毛澤東。毛澤東獲悉79歲老太太健在,十分高興,回電:
“來函悉.老夫人健在,甚慰,敬致祝賀。”
隨後,他門託人帶老人一件皮襖,御風寒。
第二年4月,老太太過八十大壽。毛澤東派長子毛岸英專門去長沙,給老人家拜壽,並帶去人蔘、鹿茸和一些衣料。向振熙老人見到毛岸英後,高興地説:
“看你爸爸是個大人物,他有赤子之心。”
1951年,毛岸英犧牲了,毛澤東派次子毛岸青回長沙,看望老人家。
後來,全國各級幹部實行薪金制,毛澤東有了工資。每一個月,他要老人家寄一部分生活費。有時候,身邊工作人員忘記了寄,他要求補寄去。
1957年,毛澤東愛妻楊開慧生前好友李淑一回信中,寫下了那首千古唱《蝶戀花·答李淑一》,毛澤東詞中表達了妻子楊開慧思念,他楊開慧稱作“驕楊”,有人問毛澤東,本來歌頌女子應該“嬌”字,為何換成了“驕”字呢?
毛澤東解釋説:“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(頭),焉得?”一個“驕”字,足以看出楊開慧毛澤東心中地位和價值,毛澤東和楊開慧革命愛情跨越了時間鴻溝,雖歷經世間滄桑,絲褪其色,他們愛情不是小情小愛,而是大情愛。
那麼,毛澤東和楊開慧是如何相識、相知、直到呢?本篇文章,我和大家一起,重回那革命年代,見證毛澤東和楊開慧之間那突破生死、刻骨銘心大情愛。
楊開慧出生1901年11月6日,她湖南長沙板倉生活。楊開慧父親楊昌濟勤奮好學,國外留學了9年之久。
那個時代,具有留學經歷人回到國內是受人歡迎,不是去大學個教授,官場上春風得意,可是楊昌濟那些人,他志向,連教育司職務沒有幹,而是想要到師範學院一名老師,並且寫下了“自閉桃源稱太古,栽大木拄天”詩句用以明志。
父親楊昌濟薰陶和教育下,出生書香門第楊開慧,從父親那裏聽聞各種思想,知道了孫中山革命理念,樹立了改革社會,國為民崇高理想和抱負。
楊昌濟灌輸楊開慧那些高尚人生道理,他自己是身作則,楊昌濟回國時候,他朋友們希望他能留在條件北京,但是楊昌濟拒絕了,他説:“我不入地獄,誰入地獄?吾居長沙五年,教育青年!”
楊昌濟家人十分關愛,楊開慧講述父親孝敬老人,如果出去遊玩,會帶着全家一起去;楊昌濟傳身教楊開慧產生了春雨潤物細無聲作用。
楊開慧父親如此,她母親振熙是人,樸素,楊開慧時候,能幫着媽媽做家務,而且向振熙,讓楊開慧村子裏孤寡老人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。楊開慧生長這樣一個知書達理,好施家庭,所以她養成了同情民間疾苦,樂於助人性格,楊開慧寫道:
楊開慧小養成這種同情弱者,願意弱者同甘共苦、患難性格,這種性格成了她來走上革命道路一個思想基礎。
楊開慧7歲開始,進入小學學習,她之前,這個學校是不收女孩子,但是,學校破例楊開慧7個女孩兒開設了一個班級。楊開慧進入學校後,學習十分努力刻苦,成績。
1913年,楊昌濟國外學成回家了,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教書。楊開慧跟隨父親楊昌濟到了長沙,楊開慧長沙稻田女子師範附小讀了一段時間書,後來,乾脆離開了學校,在家裏父親教授她學習。
1914年春天,到沙求學毛澤東第一名成績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師範,他遇到了他人生導師楊昌濟,毛澤東和蔡和森等同學,到楊昌濟家中拜訪,討論一些國家和社會形勢和道理,這時候,毛澤東第一次見到了自己小師妹楊開慧,那時,毛澤東21歲,而楊開慧13歲。
楊開慧此前聽説過毛澤東,她第一次知道毛澤東時候,是讀到他發表期刊上文章,楊開慧毛澤東文章中語言和思想所感染。因此,她毛澤東充滿。然而隔着一張期刊報紙,她沒辦法瞭解毛澤東。
但是,因為楊昌濟博學多識,吸引了湖南許多學子登門拜訪,而那時候毛澤東其中一個拜訪者,毛澤東第一次來到楊昌濟的家裏,讓楊開慧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本人,不過,楊開慧開始並沒有主動去認識毛澤東,只是在他父親交談時候,她搬個板凳坐在旁邊聆聽。
延伸閱讀…
而這後,每毛澤東前來探討救國救民真理時,楊開慧會靜靜地坐在旁邊,一來二去,毛澤東注意到身旁聆聽楊開慧,而兩人開始熟絡起來。
毛澤東楊開慧,開始是沒有什麼其他想法,因為那時楊開慧,十幾歲,毛澤東只是覺得楊先生家這位姑娘有意思,每次自己來做客,她坐在旁邊聽。
但是,有一次,毛澤東楊昌濟探討古代朝代興衰覆滅時,楊昌濟和毛澤東明朝朝代覆滅存在看法,因此兩人據理力爭,誰説服不了誰,然而這時候,一旁楊開慧怯生生地插了一句話:“你們道理,只是你們站角度,所以,看待問題,如果你們交換角度考慮,那麼你們道理肯定有融匯之處啊!”
一番話説完,毛澤東有些地看着楊開慧,他認為楊先生博學多識,身邊姑娘耳濡目染,肯定有學識;然而今日看到小姑娘談出自己觀點,這讓毛澤東有些,他想到楊開慧小小年紀有如此見識。
這後,毛澤東每次登門拜訪楊昌濟交談時,是兩人交談,而變成了楊昌濟父女和自己交談,是這個時期,毛澤東開始楊開慧有了一種別樣情愫。
毛澤東受楊昌濟賞識,楊昌濟瞭解到了毛澤東家庭出身後,認為如此家庭能夠培養出毛澤東這樣人才,實屬,毛澤東寫過一篇文章,文章名字叫《心之力》,受楊昌濟的喜歡和讚賞。
毛澤東到楊昌濟家中談救國救民道理和社會根源,久而久之,無形之中,毛澤東形象楊開慧心中留下了印象。
1918年,楊昌濟家搬到了北京,北京大學任教,而毛澤東畢業了,於是,楊昌濟毛澤東寫信,説:“希望兄入北京大學”。
於是,毛澤東同年8月19日到達了北京,恩師楊昌濟幫助下,同年10月,毛澤東進入北京大學擔任一名圖書管理員。這裏,毛澤東一次遇見了楊開慧,他們於相愛了。
一個週末,楊開慧北京第一次遇到了毛澤東,長沙家中,楊開慧不僅一次見到過毛澤東,於毛澤東,她是熟悉,但是,那時楊開慧,年紀,這次,出落成大姑娘楊開慧他鄉見到了毛澤東,內心是自説。
於是,一個英俊氣夥兒,一個情竇初開,風姿卓越姑娘,他們彼此相知、相愛,故宮城牆之外,北海楊柳之間,處處留下了他們身影。這一年,毛澤東25歲,楊開慧17歲。
1919年3月,毛澤東母親文七妹病情加重,毛澤東只能離開北京回家照顧母親,楊開慧和毛澤東後,馬上毛澤東寫了信,毛澤東看到信中毛澤東稱呼只有一個字“潤”。毛澤東楊開慧回信稱呼她“霞。”可見,當時,二人關係了。
後來,到了1919年12月18日,毛澤東來到了北京,這個時候,他和楊開慧戀愛關係公開了,毛澤東有時候到楊開慧的家裏借宿。後來,楊開慧父親楊昌濟患了重病,毛澤東去醫院看望楊昌濟,楊昌濟自己這個昔日學生和未來女婿報以,他章士釗信中説:
這二子指毛澤東和蔡和森,可見,楊昌濟毛澤東期望有多麼大。
延伸閱讀…
1920年1月17日,楊昌濟50歲,世長辭,毛澤東楊開智、楊開慧人楊昌濟辦理了後事,隨後,楊開慧離開了北京,回到了長沙。楊開慧回到長沙後,進入了福湘女中學習。
1920年7月7日,毛澤東回到了長沙,擔任第一師範校長,創辦了文化書社,支持毛澤東事業,楊開慧楊昌濟去世時候獲得奠儀金拿出了一部分,作為毛澤東活動經費。
這個時候,毛澤東和楊開慧能夠一起了,他們一起經營和管理文化書社,兩顆心靠得近了,楊開慧曾説:
1920年冬天,楊開慧和毛澤東舉辦了婚禮,然而婚禮辦得十分,毛澤東邀請了自己親朋好友和黨內一些人士參加,整場婚禮只有簡單一桌菜餚,當時,這場婚禮只花了6塊銀元。
而於這場婚禮,毛澤東原本想着擺宴席,他希望楊開慧一個體面婚禮,但是楊開慧出嫁前毛澤東説過:
什麼楊開慧對待結婚會要求得如此,這和楊開慧價值觀念有關,她認為傳統婚禮充斥着多條條框框,是有些環節完全沒有,時代有思想,戀愛、婚姻自由應該是當今女性追求理想目標。
因此,於舉辦婚禮,楊開慧態度主。然而多年後,毛澤東每次回憶起自己和楊開慧婚禮,情緒總會有些低落,並喃喃道:“我她一場體面婚禮,我覺得辜負她一生”。
不過,楊開慧而言,婚禮形式無所謂,關鍵是能夠和喜愛人結合在一起。
1929年6月20日,楊開慧寫下了一段文字並藏了長沙家裏牆縫中,這段文字發現時候,到了1982年(時間過了33年),而此時楊開慧和毛澤東去世了,楊開慧犧牲52年後,毛澤東逝世6年後,這段文字人們發現,實屬可惜,信中描繪了楊開慧和毛澤東戀愛時期一些細節,文中寫道:
這段文字,今天讀來,還是讓人如此動容,楊開慧是這樣愛毛澤東,不惜同生死、共命運,她後來寧可犧牲自己不肯和毛澤東斷去夫妻關係理解了。
楊開慧和毛澤東結婚後,楊開慧1922年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這個時候楊開慧不僅是毛澤東妻子,而且是他戰友,楊開慧事聯絡工作,還為毛澤東事業籌集經費,充當了賢內助角色。這段時間,楊開慧和毛澤東生活美滿。
有時候,毛澤東因為工作要外出,表達楊開慧思念情,寫下了柔情蜜意《虞美人·枕上》,詞中寫道:
1923年4月,楊開慧和毛澤東結婚幾年,湖南軍閥趙恆惕下令通緝毛澤東,毛澤東只能離開長沙前往上海,但是這個時候楊開慧懷了毛澤東第二個孩子,她無法陪伴丈夫前行,只能呆在家養胎。
這一年9月10日,毛澤東返回了長沙,住了三個月,等到他第二個兒子毛岸青出生後,毛澤東要離開了,準備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。這次和楊開慧告別之前,毛澤東寫了一首《賀新郎·別友》送給妻子楊開慧。
1924年6月,因為楊開慧十分擔憂毛澤東安全,於是她帶着毛岸英、毛岸青趕赴上海陪伴毛澤東。毛澤東知道妻子楊開慧要來,高興,到碼頭上迎接母子,他們於一次夫妻重逢。
楊開慧擔負起家務之外,幫着丈夫毛澤東整理材料和文稿。然而,上海形勢湖南,這裏革命形勢十分,毛澤東上海地區進行活動引來各種危險。是這個時期,中國革命進入階段,但是毛澤東只能扛着壓力持續地宣揚新民主主義思想。
後來考慮到妻子孩子安全,加上上海地區活動進行,毛澤東帶着妻子回到湖南,湖南沒住多久,迫於形勢,1925年9月,毛澤東來到了廣州,年底,楊開慧帶着母親和兩個孩子來到了廣州,楊開慧繼續協助毛澤東事革命活動。
1927年2月,毛澤東一家了多次搬家後,長沙來到了武昌。是這裏,毛岸龍同年4月4日出生了。同年8月31日早晨,毛澤東楊開慧,打算去領導秋收起義,但是,他們沒有想到,這一次看似普通離別竟成。
楊開慧明白,丈夫毛澤東志向,想通過革命手段救國救民,但是追尋革命要做出一些犧牲,毛澤東幾次想留在家裏照顧妻子孩子,但每次楊開慧驅趕着丈夫離開,她明白丈夫有着志向,不能兒女情長而耽誤事業。
可是每丈夫離開後,楊開慧總會抱着孩子黯然神傷,她只是一個女人,是孩子母親,她內心裏其是希望丈夫能夠多陪陪他們,但是理智告訴她:“大丈夫立於事業,敗於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