命理

【五正與五行的關係】對萬事萬物的取象比類 |五臟與五行的關係 |五行相剋 |

2:心君主官:心藏神,主血脈;心屬火。

五德始説是中國戰國時期陽家鄒衍主張歷史觀念,與天下空間觀念構成中國文化成分。「五德」是指五行中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所代表五種德性。「終始」指「五德」週而復始循環運轉。其後中國一切信仰和方技,多少受這種學説影響[1]:102。

五德始説起源於鄒衍以前儒家五行説[1]:101。中國戰國時期後期,齊國思想家鄒衍鼓吹五行運行規律解釋王朝更替[2]:206。五行是構成萬物五種原素,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[1]:101。其要點某王朝得天授五行中一德,「受命」於天而成為天子。而當其德,繼續統治時,會有王朝具五行中排序下一德取代,「革命」於天而受命[2]:206。當時儒者認為一年之中,五行勢力輪流盛,例如春時「盛德木」,夏時「盛德火」[1]:101-102。後來,明太祖朱元璋始皇朝統治者自稱「奉天承運皇帝」,當中所謂「承運」意味五德始説「德」運。

甲德輪值時,人事上有代表甲德甲興起,服色、制度以及政治精神和甲德相配,例如周火德,色尚赤[1]:102。到甲德既衰,乙德繼之而盛;人事上有乙朝興起,取甲朝而代之[1]:102。兩德相交之際,照例要有祥徵出現[1]:102。戰國末年,五德始説已成當時思潮主流,並且作當時列國諸王代周而興統一天下理論[1]:102。同時談這種學説者,混跡於儒家之中,許多方士和五行論者,儒服儒冠[1]:102。

戰國時秦始皇掃滅羣雄,統一天下,全面接受鄒衍説,自稱水德君臨天下[2]:206。因為鄒衍説周火德,勝火水能取而代之[2]:206。秦朝武力統一天下,但不能靠武力鎮壓,宣揚自己是真命天子受命於天,賴服眾[2]:206。鄒衍説秦始皇需要;五行運行法,王朝受天命具備其中一德方正統,否則統,不能受承認[2]:206。

正統論到漢代進一步發展,五行運行法則勝説,繼而是生説占上風[2]:206。到漢朝,儒學中滲入大量陰陽學,造成一個儒學其名陰陽學學派,兩漢政治社會上,大大的發揮了威力[1]:102。勝説認五行彼此尅,水尅火、火尅金、金尅木、木尅土、土尅水,如此相勝,復循環[2]:206。勝説人印象主張武力推翻前王朝[2]:207。漢高祖劉邦時,張蒼認為秦國祚太短且暴虐無道、屬於正統朝代,應該漢朝接替周朝火德,所以漢朝之正朔應為水德。漢武帝時,認為秦屬於正統朝代,改漢正朔土德(土剋水)。

王莽建立新朝之前,採用五行剋説。交替順序:

生説認五行彼此相生,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,如此相生,復循環[2]:206。生説認,失德者應讓位於有德者受天命[2]:207。於生説禪讓理論要求,因此從王莽利用生説、受讓形式實際取代漢朝起,改朝換代生説[2]:207。王莽建立新朝,採用劉劉歆父子生説法,認為漢朝屬於火德。不過王莽正式舉行過禪讓儀式[2]:207。

王莽證明其政權合法統,採用劉歆父子五行生説,並修改漢朝以前諸朝代德性,交替順序:

五色稱五方正色,是東亞傳統中五種正色,即青(藍)、赤()、、、五種正色,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個方位應。源於中國,出現於周朝[1][2][3]。

中國文化流長,漢字文化記錄了許多上古時期文明起源。其中於色彩理解不但哲學、宗教、自然科學和醫學聯繫一起,同時創造了中國古代絲織品文化。五色概念上古典籍中提及,如《禮記》學記中;「水無於五色,五色弗得不章。「老子「五色令人目盲」,淮南子「色者,白立而無色成矣。」周朝時,社會有了嚴格色彩規範。官員品級到婚喪嫁娶有嚴格色彩規範 。

中國文化影響了東亞國家,其中越南和朝鮮半島同屬中華文化圈。並因為是明朝屬國,服飾和習俗上繼承了許多中國明代文化特徵。五方色文化同時漢字文化圈內傳播,並成為朝鮮族民族五色。

中國傳統色彩與五行相配,利用五行生剋來解釋五色生克。這套理論應用於五方,稱為五方色,是:青(東)、赤(南)、黃(中央)、(西)、(北)。這套理論應用於解説中國王朝,稱為「五德」,例如周朝屬火德(赤色),秦朝屬水德(黑色),故秦代周(水克火)是規律。
儒家典籍《周禮》曾述及所謂「五帝」概念。《史記正義》引《國語》指:「蒼帝(或為青帝)靈威仰,赤帝赤熛怒,白帝白招矩(或為招拒),黑帝協光紀,黃帝含樞紐。」文獻中未有實質指明五帝姓名,緯書《尚書帝命驗》稱:「蒼帝名靈威仰,赤帝名文祖,黃帝名神鬥,白帝名顯紀,黑帝名玄矩。」五帝隸屬五色,分屬五個方位

五方色有五方正色與五方間色(古書寫作「閒色」)分。孔子説「奪朱」[4],南梁皇侃《論語義疏》中了一套正色、間色理論,認為「青、赤、、、黃」是正色,而「綠、紅、碧、紫、緇」應間色,正式用色上正色,而不用間色。他認為,孔夫子所謂「奪朱」,是謂間色,赤正色,形容邪代,是值得厭惡。[5]

五方色(韓語:오방색 obangsaek)理論朝鮮半島流行,成為朝鮮族傳統文化色彩,應用韓服上。目前其英文翻譯「obangsaek」便是西方國家韓語音譯。

延伸閱讀…

五臟與五行的關係

五行(對萬事萬物的取象比類)

佛教五色和道教五色(即五方色)相近,故佛教傳入漢地後,兩者趨同,藏地亦受影響。上座部佛教五色中「橙色」漢傳佛教、藏傳佛教中多用黑色、樺色(黃色)代替。

五行學説是中醫學理論基礎,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這5種自然界屬性,推演氣候、五臟六腑生理、病理關係、七情變化及各種事物歸屬上。

中醫認為,人體是五臟中心,通過經絡聯繫六腑和其他組織器官形成一個有機整體。五臟生理功能上各司其職,陰陽五行理論來説之間依存、制約、協調,乃至與自然界關係。並認為情況下,這些關係是,如果這種遭受破壞,人體會生病。
五臟和喜樂、憤怒、思慮、、五種情緒變化有關。「心主喜、肝主怒、脾主憂思、肺主、腎主」,過喜過悲會影響五臟,當五獲得滋養,這些情緒會消失,心情會持平。

肝屬木,主憤怒︱對治情緒:

肝主怒,若是肝愛發脾氣。許多女性生理期前後會生氣,是因為女性是血主,肝先天,月要來時候和來月這中間,於她血下行了,血行於下,而氣浮於上,她這個時候氣血,氣有餘便是火,所以這時候愛發怒了。

金可以剋木,肺屬金,負責情緒。因此生氣時,可以宣泄怒氣。

延伸閱讀…

五行相剋_百度百科

五德終始説

心屬火,主喜樂︱對治情緒:恐懼

心主喜,喜高興,我們説心花怒放。因為喜則氣散,過於高興時候,他心氣耗散了。所以高興是件好事,但是過度高興,會讓身體增加負擔。

水可以剋火,腎主水,負責恐懼情緒。一個人過於開心時,精神恍惚。此時可以透過外界恐懼、驚嚇來拉回專注力。

脾屬土,主思慮︱對治情緒:

脾主思,思慮過多傷脾胃。「思」過度思慮人,脾主思説過度憂慮人脾胃會出現問題。吃飯工作人,脾胃功能。因為我們每天吃完飯時候,人氣血胃上走,幫助消化。如果這時候你血胃上走,腦上走,時間了,脾胃功能受到影響了。

木可以剋土,肝屬木,主怒。因此一個人想多,不斷時,、點情緒刺激,可阻斷胡思想,躊躇而有積極行動。

肺屬金,主︱對治情緒:喜樂

肺主,過悲傷肺。愛哭人,營衞氣受損,使人體免疫力下降,感冒。有時一個人因為,哭過,全身得像麵條,旁邊人拉拉起來,這全身氣因為肺氣損傷而生虛損。

0 结果0 结果